来源: 广西新闻网
以军人的姿态为边境税收服务20载
——记防城港市防城区地方税务局那良税务分局助征员赖兴
赖兴,一名曾在部队服役三年的退伍战士,1999年7月到防城区最边远的地税所——峒中税务所工作后,一直扎根于当地,以军人的姿态为当地的税收工作服务近20载,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多年如一日地默默为地税事业添砖加瓦。
到艰苦环境中锻炼
作为一名退伍战士,三年的部队生涯练就了赖兴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坚强朴实的性格。峒中距离防城城区较远,毗邻越南,既是防城最边的地方,同时也是多数人不愿去的地方。1999年,从防城到峒中128公里,一走就是三个小时,再加上马鞍坳的十八弯拐,多数的防城人宁愿是去三次南宁也不愿到峒中一趟。可是赖兴听说当时峒中地税所急需要人员,二话没说,坚决服从组织的分配,愉快地到了当时的峒中地税所。
当时的峒中地税所,不仅偏僻,而且条件差,但是赖兴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走村串户、上街入企,排查税源,很快就对辖区的税源情况了如指掌,熟悉了税收征管的程序和方法,顺利完成了由一名战士到一名税务助征员的角色转换。在干好税收工作的同时,还将办公室和税所环境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用军人严谨的作风影响着每一位同事。
在严酷环境中成长
由于战争及地理位置的原因,峒中镇的税源分布广、散,在相距4公里的两个街市、集贸市场,分散着200多个固定业户,还有活跃在20多公里边境线上进行互市贸易的商客,3个固定征收点。面对这种情况,赖兴发挥了军人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特点,与当时峒中税所的所长梁庆东一起,对重点税源边贸口岸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一年365天,除了工作需要和特殊情况外,他俩几乎没有离开驻地半步,而他们在值班点工作条件却是砖房小屋,冬寒夏热,蚊叮虫咬。
每天查车验货少则几十次,多则上百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赖兴和梁庆东重复着他们的工作,有时夜里是还打着手电筒和点着蜡烛办税,在值班时和衣而睡是经常的事。除了在边贸点轮值,赖兴还和所长一起跑遍了管区内的角角落落,爬山涉水,深入瑶寨、山村,查补、核定税款,做到不少征、漏征,有时为了十几块钱的税款,赖兴守候在瑶族同胞的小店前大半天,甚至几番来回,饿了吃些饼干,渴了饮些山泉,还得小心山蚂蟥的叮咬。以前在农林特产品有关税收征收旺季中,常常是白天上班,晚上去巡查农林特产品,连续四、五天不回家是家常便饭,累了就在车上歇一歇。但是每天一到边贸开市的时候,又可以在口岸值勤点看到赖兴忙碌的身影。
在诱惑环境中坚守
长期在边贸口岸工作,赖兴认识了不少的老板,他的同学也有不少是从事边境贸易的,这些人常常劝说赖兴一起做边贸生意发大财,或者在定税额度上给予他们一些优惠甚至是不收。面对此类情况,赖兴“转业不转志,退伍不退色”的军人气节再次展现,做到勤政、廉政,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把握好人民给予的税收权力,过好金钱关、人情关、权力关,堂堂正正地依法收税,即使有时受到纳税人的埋怨、漫骂甚至威胁,也没有半点怨言,没有消极情绪,而是严厉打击,把好边境的税收关。
有一次,一个老板企图利用早班车偷运贵重药材以达到偷税的目的,被当时峒中税所的工作人员获悉,赖兴和其他同志迅速出击,把班车和药材一起押运回税所从严处理。
在峒中的十几年,赖兴挨家挨户的摸清税源情况,耐心地给当地居民讲政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遇到拒绝纳税或是无理责骂的人,赖兴都能耐心地听完再继续讲解,把军人坚持不懈的品质在工作中继续默默地继续传承着。赖兴的默守坚持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多次被评为防城港市地税系统、防城区地税局先进个人。
现在,赖兴一人独自留在峒中,妻子、儿女则在防城工作、读书,他一个月最多只能回防城一次探望妻儿,但是赖兴并没有后悔当时留驻峒中的选择,而是以实际行动继续默默地践行着军人的承诺,为边境的税收事业奉献和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