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改动态

上海科创中心将试点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


   来源:一财网
上海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长过剑飞在发布会上表示,十项举措中,含金量最大且对现行体制突破最大的举措是试点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
1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下称《举措》)的通知,出台了10项大力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的举措。
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破解上海难题
上海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长过剑飞在发布会上表示,十项举措中,含金量最大且对现行体制突破最大的举措是试点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
《举措》称,对符合条件的仓储物流、贸易加工企业,非保税货物进入特殊监管区运作的,可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并可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促进区内企业合理配置国内外市场资源,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助力企业创新创业。
过剑飞对记者表示,上海一直倡导内外贸易一体化。但目前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企业只能从事对外贸易,若想同时从事对内贸易就遇到现实难题。在现行税收征管制度下,如果对在特殊监管区内的企业从事对内贸易不予发放税收登记证,不予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企业内外贸易一体化的链条就断了,内外贸易无法同时进行。
他接着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反复研究,在重庆、苏州海关监管区税收征收政策基础上做了一个升级版,目前上海是内外贸易”一体化”唯一的试点地区。上海已选定了10家企业参与试点,希望通过试点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外贸易一体化的税收监管服务模式。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上海盟天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已经获批为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试点企业。
该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潘建华表示,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政策将大大提高企业操作的便利化,降低公司的仓储、进出口等物流成本,仓储资源优化配置,方便非保货物进出区的操作,降低了操作的成本。同时也将库存集中统一储存与管理,有效利用了仓库资源,从而提高整体物流效率,是改革的又一大突破。
多举措减企业负担支持科创中心建设
企业的办税成本,不仅有税款这项直接成本,还有办税人力配置、物力投入、资金占用等隐性成本。税务总局还拿出多项举措来减轻上海企业负担。
比如,对享受软件产品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企业,凡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的,可由原来的按月申报转为按季申报,并同步放宽单次发票领用量,允许一次领用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进一步减轻科技创新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和经营成本。
过剑飞告诉记者,据初步测算,全市可以享受此项政策的软件企业130余户,将为企业增加逾5亿元周转资金。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琳表示,该公司平均每个月软件产品税额就有1000万元左右,如果实施增值税”月转季”申报方式,就可以将每季度前两个月税款释放出来投入生产经营。这样一来,大大提高公司资金运作效率。
另外,《举措》还将电子发票应用范围“广覆盖”。
过剑飞表示,电子发票范围扩大到了增值税普通发票,一旦营改增试点全行业推广后,意味着电子发票从此前在电商企业领域应用,扩大到基本可以覆盖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消 费的所有领域。此次,这次还一并解决了电子发票不能作为报销凭证的问题。
推行电子发票有利于减轻企业成本。
过剑飞介绍,前期已经在京东、一号店等企业进行了试点。据反馈,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推出后,京东商城上海地区仅2015年“双11”活动就节省成本180万元;1号店平均每月可节省成本9万元。


阅读次数:183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