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转自互联网
对于改革的不同期待,会让人做出迥异的选择。但作为先期投入试点的省市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勇气和实干,成为了改革先行先试的先锋队。他们的行与思将成为改革继续推进的巨大财富。
最新统计显示,前3个月北京市增值税纳税人总减税34.7亿元。
试点行业总减税21.3亿元
“钱袋子”越来越鼓,通常都是财政部门政绩的最好体现。
但自从有了营改增,一个神奇的现象出现了:各地的财政部门都在认真地计算着减税的数字,生怕企业减税减得不到位。
北京市财政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前,就一直在核实着北京市自9月1日试点改革正式实施以来的减税数字。
财政局为何既要稳定收入的增长,又十分关注减税呢?
看重减收背后的持续增长
“改革带来的减税效应肯定会对北京财政收入产生一定冲击。但本次改革试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抵扣的链条打通。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扶持本市相关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发展活力。这项‘放水养鱼’改革的推行,从长远来看,对于本市的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
据记者从北京市财政局拿到的最新统计显示,前3个月北京市增值税纳税人总减税34.7亿元。试点行业总减税21.3亿元。其中,部分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税负下降28.8%.从行业看,文化创意、研发服务、信息服务3个行业减负明显,共减税17.1亿元,占总减税额的80.2%.“减税效果明显”,“试点行业税负总体下降”,“企业税负普遍减轻”成为了北京市财政局向上级部门汇报材料中屡屡被提及的关键词。
从大量的减税数字和上述减负论述的背后,另一组数字似乎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近在咫尺的温暖。
十几万中小企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试点改革后税负普遍下降。
从试点开始以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因增加抵扣上游企业试点服务进项,企业利润总额增加8223.3万元。
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从试点开始以来降低税收成本近200万元,计划把以前主要为本企业提供服务的研发部门改制为独立的科研服务公司,实现同时对内、对外提供研发与技术服务。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公司国际运输劳务享受增值税“零税率”政策,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截至11月底,本市纳入试点范围企业共有18.4万户,比8月底增加了8万户,试点改革户数稳步上升。
……透过这些数字能清晰地看到营改增给北京带来的深刻影响。试点改革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分工细化和主辅剥离,促进了产业分工细化,提速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摸索营改增的北京模式
北京市的试点改革目前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却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组织、人员、方案是北京营改增推进的基础准备。北京市试点改革工作小组成员有包括常务副市长在内的20多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北京市分别制定了《北京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方案》、《北京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获批阶段工作方案》,逐项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北京市是营改增试点的第二个地区,可以借鉴上海试点的经验。由于上海市国地税不分家,试点时相对较为便利。而北京市国、地税则是两个局,是彻底分开的。因此在纳税人信息衔接、认定方面增加了很多困难。
如此一来,在北京的营改增改革中,成员单位间的配合就显得更加重要。北京国税、地税加强征管衔接,对试点纳税人进行数据比对及信息移交,对税收征管风险防控作出安排;市委宣传部牵头向社会积极地、广泛地宣传试点改革相关政策;市工商局及时梳理新登记企业信息,分析研判试点企业变化;交通委组织专门培训,帮助企业调整业务模式,完善内部管理;经信委通过设立邮件、热线等多种形式做好咨询解答和意见征集;市发展改革委针对试点改革对服务业的影响进行了专题研究;市国资委对下属49个集团的4031户法人单位进行跟踪测算;市商务委跟踪分析试点改革对于物流、商务服务、融资租赁行业影响;市科委针对技术市场的特点开展宣传培训,组织专项课题研究。
北京在各区县也成立了试点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区县试点改革税收、税负影响的分析评估。
为了持续跟踪改革效果,财税部门会根据纳税申报和重点调查情况及时组织税收、税负分析,动态监测试点改革。此外,北京市还配合有关部委研究完善试点改革政策,相关税目注释、文化事业建设费等补充政策已经得到明确;配合中央研究完善总分机构汇总纳税等政策;做好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受理审核前期准备工作;编印《北京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政策法规汇编》。
建议加快改革试点步伐
在试点中,一些企业税负增加是改革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北京市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据介绍,在试点企业总体税负下降的同时,北京市约有5%的试点企业税负上升,特别是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税负上升1.4%.主管部门和试点企业均反映,由于税率提高幅度较大,车辆采购受限购政策影响,更新少,并且在京外加油、维修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有时比较困难,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造成税负上升。
为了平稳有序推进试点改革,包括北京市在内的试点省市研究出台了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在试点中,北京市财政局发现,由于各地自定财政扶持政策的受理门槛、算账方法、扶持比例等不一致,容易造成试点企业在不同地区税收环境的不平等。因此建议,国家应尽快协调统一各地扶持政策的过渡期限和政策标准,公平税负水平,规范审批操作。
此外,为实现试点地区税制转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但个别政策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比如,出口服务零税率的具体办法需要明确;跨地区航空公司汇总纳税后的利益分配办法需要尽快出台。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跨地区企业税收分配、服务出口企业免税等补充规定,对一些应税服务范围加强业务指导,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试点改革步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