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改动态

倪红日:维持宏观税负基本不变或者略有增加

来源: 中国税务报 
  1月22日,由中国税务报社和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立白”杯2012年全国十大税收新闻评选在北京揭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专家组组长、中国税务报社专家指导会成员倪红日在会上就结构性减税政策发表讲话。

  倪红日认为,实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最后宏观税负是持平、下降还是继续保持升势?这个问题恐怕并不是特别的明确。

  从1994年提高“两个比重”,一直到2000年前后,税收增速连续多年保持超GDP(国内生产总值)速度增长。倪红日认为,这样的状况现在已经结束了。目前对宏观总税负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下降。这是有争议的。在她看来,由于财政支出特别是民生支出还要增加,宏观税负还是要稳定在一个比前几年要低的增速水平上,就是维持宏观税负基本不变或者略有增加,而不是快速增加。这样的话,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可以腾出政府收入减少的空间,给小微企业或者是给个人(减税)。

  倪红日认为,结构性减税政策一定要落实。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现在看来还有很多体制和机制的障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

  而在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这一过程当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赤字和财政风险控制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从显性的赤字率来讲,我国在全球来讲也是比较好的财政状况,只有20%、30%的债务率,赤字率也是在3%左右或者百分之二点几。但关键问题是,我国要搞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要作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大部署,而且通过这个部署,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推进城镇化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倪红日认为中央这个决策是对的。但是,在这个决策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城镇化过程当中的资金从哪里来?因为要实行这个规划,需要考虑像保障性住房要有多大规模等问题,并且需要在这些小城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上下水、道路等的一系列建设。这笔资金预计从长期来看,需要40万亿元。这部分资金从哪里来?为什么说令人担忧呢?就是说现在的城镇基础设施或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已经脱离了或者说很大部分不在公共预算、一般预算当中安排,或者说这个量很少,而主要是通过土地财政和地方融资平台来解决的。

  在地方融资平台的活动当中,背后有大量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这一部分资金如果按现有的体制和机制运转的话,如果没有建立监管体制,将来对中国来讲,恐怕会成为财政、金融以及经济风险的策源地。所以这是非常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阅读次数:447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